本篇是戰國的琵琶湖系列第3篇遊記,旅遊地點在JR「関ヶ原」站。
然後雖然關原是屬於岐阜縣的範疇,不過既然距離琵琶湖相當近,就姑且歸類在本系列中了。
這趟旅行彼得最期待的部分就是拜訪「關原」。
由於關原是戰場,每個人布陣的地方都有一定距離,而且還有幾位在山上(例如那個最後被嚇到衝下來的那位),因此多數人會使用腳踏車移動,在此先預告大家。
交通方式:
從京都出發,搭乘JR琵琶湖線到「米原」,轉大垣行的列車到「関ヶ原」(約1小時30分鐘)。
注意「米原-関原」一段不能使用關西廣域周遊券,購票搭乘單趟420日幣。
就是這個令人興奮的關原站!!
鐵道旁邊設立了對戰表
一出車站就看到大旗子
從関原站出來後,對面就是觀光交流館,要先介紹的話,這裡是關原觀光設施中,裝潢最漂亮,紀念品豐富,而且廁所乾淨、等你騎完腳踏車一定會想進去休息XD
我是在民俗文化交流館租腳踏車,4小時550日幣,但我記得這裡也可以在這裡租借,強烈建議如果價錢沒有差太多的話可以在這裡先租,反正最終都要花錢,不如早點輕鬆。
觀光交流館
超華麗置物櫃
飲料機也很浮誇
租了腳踏車(或是你想步行),接著就要本格地開始征服戰場了,話雖然這麼說,但基於體力與興趣的考量,加上我自己一個人有點怕,我只有造訪最熱門的幾個點--家康最終布陣地、決戰地、以及最最受歡迎的石田三成布陣地。
至於其他布陣地,地圖上都有標示出位置,甚至連東西軍的路線都有規劃好,有興趣的人照著自己想去的地方找去就可以了~
出發是從車站右轉方向一直走,會看到類似快速道路的東西,不要猶豫就是他沒錯,人行道旁邊整面牆都是關原之戰的介紹,可以邊走邊欣賞。
下來後就會遇到第一個點「東首塚」,簡單來說就是死去戰士的墓地。
接著從旁邊直線經過一排長長的民房,就會遇到「德川家康最終布陣地」,在有點像小公園的地方。田中吉政的佈陣地也在此處。
(要說田中吉政是誰...就是最後抓到三成的那位)
此時從公園右側直走,就會遇到門口插滿戰旗的民俗文化館(白色建築物),內部有展覽資料可以參觀,門票350日幣,但並沒有什麼很了不起的文物,大家可以自己拿捏。
如果剛才沒有在車站對面租腳踏車的人,可以在這裡租腳踏車,4小時550日幣,櫃檯有帶我到後面倉庫取車,決戰地的方向就是倉庫右側那條路直直往上騎(可以問櫃檯方向,以免騎錯)。
那間小間的是腳踏車倉庫
腳踏車倉庫出來後,直直一直騎,會遇到「交番」(Koban),此時左轉,放眼看去都是農田原野,不用擔心迷路,因為熱門景點路邊都一直有指示牌,按照指示牌右轉就會遇到「最終決戰地」,去程這段是上坡真的很累,我一度累到下車牽車走。
拍完令人傷心的決戰地,接下來就要迎接本日重頭戲──石田三成的布陣地「笹尾山」
先來張電影《關原》中令人熱血沸騰的畫面:
石田三成和島左近在笹尾山的布陣地就在決戰地的左上方,距離相當近,而且大一大万大吉的旗子多到絕對不會錯過。
先來張電影《關原》中令人熱血沸騰的畫面:
石田三成和島左近在笹尾山的布陣地就在決戰地的左上方,距離相當近,而且大一大万大吉的旗子多到絕對不會錯過。
而三成作為高人氣人物,這邊甚至設有停車場,當日我在其他景點都沒遇到人,唯獨這裡一直有三三兩兩的爺爺們來拜訪。
島左近的布陣在下,三成的布陣在上,爬山的入口在停車場側的階梯。
說實話這段真的沒很長,稱不上「爬山」,但我體力差到崩潰,旁邊下山的叔叔阿姨看我喘到像快暈倒,都用異樣眼光看我XDD
類似這樣的階梯
但是苦盡總是會甘來的,登頂後我們就會得到--
確實可以感受到西軍佔有高處的地利優勢
可以對比一下電影《關原》中出現的三成大本營,想必電影也有參考關原此處拍攝。
(寫這篇文章前我又看了一次電影,親訪其地後忍不住開始注意電影裡一些布景細節)
插旗的感覺一模一樣吧
島左近的佈陣在下,所以有一小段是島左近很帥氣地從山上一路往下走
回程一路就是愉快的下坡,記得按煞車小心不要摔倒田裡。回去還車的路上遇到指示牌,有繞去看了一下細川忠興的佈陣地,遇到兩個叔叔也在拍。但就是一個碑而已,對細川家沒特別愛好者可以略過。
造訪關原一方面很累,一方面真的感觸良多,這場醞釀已久,卻迅速終結的戰事,不只是結束了三成的生命,更是在選邊站的本身就決定了未來整個江戶時代的各家興衰。
但終究,我從不認為三成是失敗的,如同我一直很喜歡司馬遼太郎在《關原之戰》中最後的話語,三成挑起一場將天下一分為二對立的大戰,至少讓世人看見,秀吉的寵臣並未對德川俯首稱臣,縱使是要失去天下,好歹也讓豐臣家華麗地退場。
附錄是此行蓋到的印章:
關原這裡到處都有各大武將的家紋印章,讓大家各取所需,整個很懂粉絲的心XDD
於是彼得就是大一大万大吉蓋到飽。
另外觀光交流館的商品中還有兩款泡麵說是代表東西軍的(但那個泡麵真的隨便一個超市都有),真的是什麼周邊商品都想得出來...
而且在治部少輔粉絲面前還給我賣柿餅,居心叵測啊。
IG: peters_reading_quotes (彼得書摘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