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彼得書選】張向榮《祥瑞.天命.竊國者:史上第一位儒家皇帝王莽和他的時代》讀後感

 

他所貪的並非帝王之尊,
而是聖王的幻象,
是道德倫理的終極裁判權。

王莽,一個歷史課本上有寫,卻又沒寫什麼的人物,給大眾留下的印象大概僅止於「外戚王莽篡漢,建立新朝。」,在閱讀本書之前,我的認知也就只有這程度。於是本書《祥瑞.天命.竊國者:史上第一位儒家皇帝王莽和他的時代》(中國原書名是《祥瑞:王莽和他的時代》,不知道為什麼繁體翻譯本的書名會變這麼長),從漢高祖劉邦開始說起,直到劉秀復興漢室為止,可說是用一本「西漢史」來揭開王莽神秘的面紗。

首先從本書中可以窺見的,是王莽性格的矛盾性。他是一個至孝的青年才俊、是道德偏執者與潔癖者;也是一個泯滅親情、殘忍屠戮之人。更詳細地說,王莽極為恭敬周道地侍奉家族長輩,無私地照顧兄長遺留的兒子,即使他大權在握,妻子的穿著仍然簡樸到讓人衝擊,或是質疑他沽名釣譽;然而這樣的王莽卻也一步步逼死兒子、孫子、姪子,對於自己的反對者、威脅者,不論交情或功績,他都會以令人髮指的酷刑處決。

而本書的另一個刻畫重點,在於王莽與他極為崇尚的「儒學」。人們常說「王莽篡漢」,但王莽絕對不是發動一場轟轟烈烈的軍事政變後得權,換言之,他是先擔任「周公」才擔任「周王」。而且王莽的夢想是要成為「聖君」,他所渴望的不是——或不只是——皇帝寶座,他是要在皇帝寶座上,建立史上第一個「儒家神學政權」。

這樣的王莽高度依賴符命的「祥瑞」,從他還是外戚權臣時,王莽與王家就依靠「祥瑞符命」掌握權力,後來也利用祥瑞登基,這些符命的用途很廣,可以是歌功頌德,也可以是暗示政治的走向。進入新朝後,甚至因為符命的氾濫導致有些可笑的情況——國家必須管制符命,因為只有王莽,才能掌握符命。

本書內容詳盡,文風鏗鏘有力,不失是一本兼具大眾性與深度的歷史作品,只不過本書中出現大量西漢朝人物、儒學家與儒學知識,這些部分會比較不好讀。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