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上映時沒到電影院看的《茲山魚譜》,昨晚在Friday影音上看完了。《茲山魚譜》取材自朝鮮後期學者丁若詮的同名著作,電影獨特地以黑白畫面呈現,講述丁若詮因邪學罪名遭到流放到黑山島後,與當地愛好讀書的漁夫昌大相遇,互相以學問及魚類知識交換所學,創作出茲山魚譜,同時也承受著時代重量的故事。
先從歷史背景開始講,說到丁若詮,應該會先想到與他名字類似,知名度較高的丁若鏞,在電視劇《李祘》中,丁若鏞就以有點奇特的發明家登場,而本片的主角丁若詮正是丁若鏞的哥哥。這對丁氏兄弟加上另一位丁若鍾,生在能夠接觸到西方知識的朝鮮王朝後期,受到喜愛各種知識的正祖李祘的愛惜,然而隨著正祖駕崩,年幼的純組登基,貞純王后垂簾聽政後,西學及天主教受到打壓,丁氏兄弟也因此下獄,這就是電影的開頭,也是丁若詮會前往黑山島的原因。
電影中以兩大信念衝突為主線,一條是「西學V.S.朱子學」的衝突,另一條則是「實現社會正義的理想V.S.官場現實」的衝突,這兩條線反應的不只是主角兩人的衝突,更是整個封閉已久的朝鮮王朝,在面臨19世紀世界快速的改變時,逐漸受到的挑戰。
首先在「西學V.S.朱子學」這條衝突線,這場衝突從丁若詮與昌大相遇時就展開了。導演刻意塑造出兩人的對比與矛盾感,像是明明是當過高官學識淵博的學者,丁若詮卻相信著打破儒學倫常,富有人人平等精神的西學;而沒能讀過太多書的漁夫昌大,卻認為朱子性理學是社會正常運行的核心,不能容忍任何人挑戰朱子學的崇高。打從兩人初見面起,即因為這個「邪學」而多有摩擦,而即使兩人磨合感情並結為師徒後,這個心結也不斷留存在兩人的關係間,導演更加入了相信朱子學的丁若鏞作為對比,不斷拉扯著昌大的內心,最終讓昌大離開丁若詮身邊,轉而追求朱子學及功名官位。
而第二條衝突線反映的則是時代的景況。電影中從黑山島到陸地上,都不斷描繪著純祖時代官吏貪汙、稅負繁重、民不聊生的悲慘情景,當昌大與丁若詮決裂,考取進士準備當官時,滿心期待能實現社會正義的他,卻發現官場現實與自己想像的截然不同,且他完全無力改變這一切,只能轉身離去。
電影中我認為的高潮,落在當昌大拜訪完丁若鏞,詢問丁若詮為何不像丁若鏞一樣撰寫許多充滿學問的書籍,反而光寫著茲山魚譜時,丁若詮終於坦承自己渴望的是「人人平等、沒有君主的世界」,卻因為不能寫出這種書籍,又不能背叛自己的信念,只好寫些與學問無關的魚類研究一段,身為一個在仍舊保守的時代中走得太快的人,丁若詮並沒有像兄弟丁若鍾一樣追求殉道,他努力挽救自己跟弟弟的性命,在黑山島上隱藏著內心的信仰,看似放棄抵抗苟延殘喘,卻更像是在等待時代改變的奇蹟發生,在這一段演出之後,原本還相當模糊不清的丁若詮終於鮮明起來,成為了艱困島上的修道士。
《茲山魚譜》通篇都是沉重、抑鬱的,這也是《茲山魚譜》作為歷史電影值得讚賞之處,因為這樣的劇情發展正如同丁若詮真實的人生,也正如同朝鮮王朝後期的真實情況。在弟弟丁若鏞被釋放後,被朝廷視為危險人物的丁若詮至死都沒能被解除流放,而他也沒能將內心真實的信年創作成書,只能就這麼創作著與學問無關的茲山魚譜,沒能等到昌大回心轉念,就在流放地離世。而昌大也沒能改變這個悲慘的世界,只得放棄一切返回島上。看完《茲山魚譜》會發出沉沉地嘆息,正因那個時代本身,就是一口沉沉地嘆息。
以戲劇性的角度來說,《茲山魚譜》沒有什麼感動點,也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,這是一部純粹的電影,如同導演採用黑白電影的形式般,一切敘事、畫面都是樸實而純粹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